原标题:华人学者鲍哲南团队开发可穿戴显示器:拉伸两倍不会裂,且高亮度且高亮度
下一代皮肤发光显示器应该是华人会裂柔软、有弹性和明亮的学者显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鲍哲倍K. K. Lee特聘教授鲍哲南看来,南团尽管这类研究在当下已非常“时髦”,队开但真正具有可重复拉伸性和低刚度的穿戴可伸缩显示器仍然缺乏。
当地时间3月23日,器拉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鲍哲南团队的伸两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在发现了一种创造弹性发光聚合物的且高亮度突破性方法后,开发出了高亮度、华人会裂有弹性的学者显示彩色显示器。其最大亮度至少是鲍哲倍手机的两倍,拉伸到原来长度的南团两倍时也不会撕裂。
研究团队认为,队开这项研究或标志着高性能可拉伸显示器的重要进展,这种可伸缩显示器,或将彻底改变人类与电子设备的互动方式。
现年52岁的鲍哲南于1995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2016年,她创立了斯坦福大学可穿戴电子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会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K. K. Lee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鲍哲南。
研究团队提到,大多数发光聚合物都是坚硬的,在拉伸时也会开裂。为了将刚性显示器转换为可伸缩的结构,截至目前科学界已经报道了多种策略,包括将刚性纳米结构嵌入弹性聚合物基体的纳米复合材料等。
然而,在增加了弹性的同时,这些显示器必须牺牲设备性能、可扩展性或分辨率。比如,导电性会降低,这就要求使用危险的更高电压来产生微弱的光。
研究团队也看到,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伸缩的聚合物材料即使在高器件密度下也保持可伸缩。因此,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APLEDs)具有驱动电压低、亮度高、响应时间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将成为皮肤样显示器的理想策略。然而,出于多种原因,这样可伸缩的APLEDs此前一直没有实现。
鲍哲南团队的这项研究始于三年多之前。其团队的博士后、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张智涛发现了一种被称为“SuperYellow(SY)”的黄色发光聚合物,当引入一种有弹性的塑料,即聚氨酯(PU)与其混合时,不仅变得柔软柔韧,还能发出更亮的光。